近年来,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坚决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,紧紧围绕全省监狱工作会议要求,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,以构建平安未管所为目标,结合未成年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的实际情况,不断探索符合其心理、生理特征的教育改造新思路、新方法,探寻新的教育理念,扩展新的教育机制,构建新的教育模式,拓宽新的教育载体,扎实开展教育改造工作,营造积极、和谐的改造环境,有效促进了教育改造工作稳步发展。
思想+素质+技能,助推“监校企”合一稳步发展
在实际的教育改造工作中,把服刑人员思想教育和个人能力教育相结合,在改造思想的同时,根据服刑人员个体特点进行个人素质教育,同时还组织他们参加系统、正规的职业教育、技能培训和实操练习,对培训合格的发放相应的等级证书和毕业证,为未成年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接受改造,由以往的“要我学”、“要我改”变成“我要学”、“我要改”,使他们的改造目标更加明确,改造热情明显提高。


截止2017年12月30日,全所共有1022人参加中职、中技、大专教育,共16个中职、中技班,1个大专班,学习内容为服装制作、计算机应用、电子应用技术和法律专业等。其中308人获得中专毕业证书,46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。
另外,未管所还积极搭建平台,让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刑释人员一出监狱大门就进厂门,“监校企合一”教学模式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。
管区文化建设,“百花齐放”各具特色
各管区以“一区一品”“一楼一主题”管区文化建设为抓手,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和主题文化楼,同时未管所还积极为各管区搭建平台,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,让各管区在管区文化建设上形成了“在竞争中相互学习、在学习中相互发展”的良好氛围,文化品牌得以展示,促就了管区文化的“百花齐放”各具特色。

经过几年的努力,渐渐形成一管区管乐队文化品牌、国学文化楼主题;二管区舞龙舞狮文化品牌、家文化楼主题;三管区腰鼓队文化品牌、传统文化楼主题,四管区韵律操文化品牌、红色文化楼主题;五管区心理健康操文化品牌、法制文化楼品牌;六管区礼仪操文化品牌、青春文化楼主题。
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,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、名言警句和励志故事等,让服刑人员在生活场所、习艺场所、学习娱乐场所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,用积极的思想文化占领其思想阵地,让服刑人员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,有效助推教育改造工作健康发展,同时也让民警对管理对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促进了改造工作的稳定。
认真开展“六个好”,丰富服刑人员改造生活
未管所结合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,针对未成年人好动、好奇的特点,深入开展“办好兴趣小组” “办好读书活动” “办好励志讲座” “唱好原创狱园歌曲” “传播好狱园微电影”的教育改造工作的“六个好”活动,以所工会组建的民警“兴趣小组”为契机,带动开展服刑人员“六个好”活动,一共组建了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音乐、排球、书法、象棋等多个兴趣小组,动与静相结合、趣味性与娱乐性相结合,涉及面广、参与性高、内容丰富、专业性强,让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,极大的丰富了服刑人员的服刑生活,一举多得,在促进教育改造工作发展的同时,也深入了解了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,促进了教育改造工作的稳定发展。

在教育改造工作中,未管所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坚持以“小型、分散、多元、有效”的原则,按照“普及化、过程化、教育化”的要求,以多元素、多方式、多层次的方式,开展好教育改造工作,全面提高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。不断巩固“多彩监区文化建设年”取得的工作成效,紧紧围绕建设“精神家园、形象窗口”的目标,深入推进管区文化建设,从多方面贯彻落实监狱工作治本安全观的要求,有效推进监狱工作的稳定发展。